笔趣听书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三十七章 何笑江东无名士(5000字)

第三十七章 何笑江东无名士(5000字)(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让荀彧如此重视,临里门而停车,下车徒步拜访的乃是如今在许都中曹操最想收服的一个人—张纮张子纲。

张纮是广陵人士,年轻时曾到雒阳游学,后得以入太学。

在太学中他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后来又从濮阳闿那里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

皆学有所成,韩宗、濮阳闿视其为传人,大加夸赞。

张纮因此名声鹊起,州郡举其茂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等三公府曾次第辟其为掾,张纮皆称疾不就。

张纮为人谦和清雅,又因为有不俗的文采与当世许多文人交好。

特别是他与陈琳的情谊传为一时佳话。

张纮曾经见过一个柟榴枕,喜爱之下为其作赋。陈琳那时已经投奔袁绍,在河北偶尔之下得到此赋,习读之下颇为惊喜。

每次会客时都要将此赋拿出来示客,说:“此吾乡里张子纲所作也。”

言语之间喜欢之色溢于言表。

后张纮也得到了陈琳作的武库赋、应机论,特地写信给陈琳,表达深深叹美之意。

收到张纮的来信之后,陈琳欣喜之余急忙写了一封回信,那时候张纮与张昭一同在江东避中原战乱,

陈琳信中言道,“今仆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表示不敢受张纮之叹美。

张纮除了喜好文学,又擅长楷篆,他还有一位好友,乃孔圣之后当世儒宗孔融。

他每次与这位好友信件往来的时候,都是亲自书写,不假与他人之手。

几次之后,孔融写信给张纮:“前劳手笔,多篆书。每举篇见字,欣然独笑,如复睹其人也。”赞美张纮书法之优美。

张纮为人低调,虽然鲜少有文学作品传世,但当世许多人还是将其视作天下间一等一的名士,原因是在于张纮有经学在身。

一位文人是否是名士,不在于他写的文章多不多抑或是好不好,而主要看的其是否传承了某门经学。

若单单是因为张纮的名士身份,还不至于让荀彧徒步拜访。

尽管张纮不仅精通多门经学的同时还文才非凡,但对于“王佐之才”荀彧来说,能让其敬佩的唯有有经世之才的大贤。

而张纮便是这样的一位大贤。

几年前孙策在江东举事,张纮跟随左右,被孙策深深信任,表为正议校尉。

在建安四年,那时江东全境几乎已经都被孙策拿下。

孙策念及中原士人一直非议江南士人学问不精,认为江东之地大多还是未开化之地。

孙策因此心有不平,就派遣张纮为使者,带上贡品至许都朝见天子。

孙策派张纮来许都主要是想张纮以他的文采为江东士人正名。

孙策之前派得那些使者,名不见口耳,只是江东本地薄有名声的一些士人。

到了许都后,他们与许都士人论学差强人意,被许都士人所不屑。

孙策这次派张纮为使者的确在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毕竟张纮名声在中原流传已久,盛名之下,让人不可小觑。

只是孙策此举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讥笑,这一部分人认为就算张纮此次来许都以自身才华扬名了,那也无法为江东士子正名。

因为张纮是徐州广陵人士,正儿八经的江北文人,他的才学跟江东文学现状有啥关系。

张纮听闻此事后,只淡淡一笑道,“前为广陵士,今为江东臣。”

意思表露的很清楚,不管我之前是哪里人,我现在是江东的臣子,那我自然就有身份为江东文学正名。

不过曹操也不傻,他怎么可能放任张纮在他的大本营来释放江东的影响力。

孙策派张纮来许都以才学为江东正名,不仅仅是因为心中不平,更多的是对江东进行一种宣传。

许都是如今天下的首都,无数才子学士汇聚于此,一旦张纮为江东正名,扭转了中原士人对江东的传统的“蛮荒之地”的印象,

这将是对江东是一种极大的宣传,是会影响不少苦于北方战乱的有才之士前来江东避乱的。

而这长久来说等于在一定程度上为江东一地带来了丰厚的人才储备。

后世被视为强国象征之一的“软实力”,在这个时代具体就是为治学之风是否昌盛,文学是否发达。

孙策知道这一点,曹操自然也知道。

所以在张纮到达许都后,还未等张纮表现,曹操当即推荐张纮为侍御史。

侍御史乃天子近臣,职责为接受诸曹奏事,举劾非法,乃是大汉的中央官职编制。

先前有人非议张纮不可以为江东士人的代言人,张纮以江东之臣的说辞进行驳斥了这种说法。

如今曹操先以司空府辟纮为掾,再以天子诏令命张纮为侍御史,等于是剥夺了张纮江东之臣的身份,张纮的那套说辞自然也站不住脚了,

现在你不是江东之臣,就算再怎么表现文采,也无法为江东正名。

曹操此举的目的除了以阳谋压制孙策派张纮来许都的深意以外,还有一个目的,

张纮名声在外,曹操对其加以恩厚,优文褒崇,许以清贵官位,是在千金买马骨,以悦远人。

是在告诉天下人,不管你原来跟随谁,只要你有才,朝廷不但不以为意,还会大大重用。

甚至还有可能真把张纮收归己用。

而任命张纮为中央官员这个阳谋当时就是荀彧向曹操提出来的。借朝廷大义行阳谋,堂堂正正以势制之。

这算是荀彧对刚进入许都的张纮进行的一个试探,想看看这个被孙策寄予厚望的“江东二张”之一的张纮会如何应对。

阳谋的特点就是不难被看穿意图,但是就算看穿意图了,也无可奈何,事情只能顺从施计人的意愿那般进行下去。

所以面对阳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应对,是后发制人,还是无可奈何?

张纮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任命,另一个是不从,接受任命就等于是荀彧的计谋成了,一举三得。

若是不从的话,张纮能接受孙策的任命却拒绝天子的委任,其中的意味就足以诛心了。

只要张纮这么做了,张纮的处境不说,孙策数年以来营造的尊奉王室的形象也会大大受损。

虽然拒绝天子任命却效忠各地诸侯是如今很多人的做法,但是张纮现在不是在江东,要是在江东不想就不想,理由多的是。

例如因为距离遥远没收到诏命呀,或者是我想去但路途遥远,山贼阻拦了道路我去不了等等。

但现在张纮就在许都,这就让张纮很被动了,接受还是不接受,是他当下几乎马上要做出的选择。

荀彧本来以为张纮会拒绝,但没想到当黄门官向张纮宣达天子任命时,张纮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脸上一点波澜都没。

荀彧在张纮接下任命后,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计谋已成,张纮为江东正名之举已不可行。

但张纮接下来的一系列骚操作简直刷新了荀彧对名士两个字的认知三观。

张纮在接受侍御史的任职之后,那他就是正式的汉朝中央官员,而不再是外臣,一些事做起来反而更加没有顾及了。

张纮除了每日去官署之外,空闲的时间都在家中设宴,或者去朝中各大臣的府邸串门。

张纮名声摆在那里,而且张纮和孔融是知己好友,孔融知道张纮来许都了,高兴的不得了,经常结伴而行。

就这样当世两大名士一同邀请人饮宴,基本上许都的名流都会给面子,而两大名士一起上门串门,这更是长脸的事,被串门的公卿也挺高兴的。

就这样,张纮在许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不是请人就是被请。

而且在宴会上的不是公卿就是张纮的知旧,结果不知何时起,宴会上不再谈论经义,而是品评起当世英雄来。

等方向变了之后,张纮就在这些宴会上陈述孙策材略绝异并且平定三郡的事迹,还说孙策忠敬款诚,心向王室。

说完孙策说孙坚,说当初孙坚讨董时是如何的功劳卓著,如何的舍生忘死。

诸侯讨董仅是十年以前的事,宴会上的不少公卿都亲身经历过,被张纮这么一说,都或多或少的回忆起来了。

诸侯讨董时,谁势力最大不好说,但功劳最大者非孙坚莫属,讨董中最积极的就是他了。

表现在众人眼中的就是孙坚是个大忠臣,现在的司空曹操都要排第二。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精灵之我挖矿养你们啊斗罗之野猪凶猛舰娘:从深蓝到星海大唐:贞观第一败家子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留里克的崛起凤鸣斗罗我的影子是十尾人柱力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佛系尖兵精灵世界的底层训练家
返回顶部